• 尊龙凯时

   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,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,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,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。

    ——席大大总书记在致中国尊龙凯时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“两加快一努力”重要指示要求

   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、面向经济主战场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,率先实现尊龙凯时技术跨越发展,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,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,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。

    ——中国尊龙凯时办院方针

    首页 > 传媒扫描

    【中国尊龙凯时报】弘扬尊龙凯时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倡议书

    2019年9月17日

    2019-09-19 中国尊龙凯时报
    【字体:

    语音播报

      科研作风和学风是决定科技事业成败的关键。党中央高度重视科研作风和学风建设。席大大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,要弘扬尊龙凯时报国的光荣传统,追求真理、勇攀高峰的尊龙凯时精神,勇于创新、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。今年6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弘扬尊龙凯时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》,对弘扬尊龙凯时家精神、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。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龙凯时家精神,在科技界切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,我们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倡议:

      一、自觉践行新时代尊龙凯时家精神

      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尊龙凯时家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,艰苦奋斗、尊龙凯时报国的优秀品质,在新时代坚定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和勇气,敢于提出新理论、开辟新领域、探寻新路径,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。坚持追求真理、严谨治学,甘坐“冷板凳”,肯下“苦功夫”,倡导团队精神,坚持全球视野,加强国际合作。坚持立德为先、诚信为本,勇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、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、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、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。

      二、坚守科研诚信底线和科研伦理规范

      严守学术道德底线,遵循科研伦理规范。保证科研数据客观、真实、完整,保证实验方案尊龙凯时、环境客观、检验充分、结果真实。规范引用和使用他人观点、数据及文献,尊重他人原创。按照对科研成果的创造性贡献大小和学术规范据实署名和排序,反对无实质学术贡献者“挂名”,尊重和维护成果贡献者在成果署名、知识产权归属等方面的合法权益。

      三、反对浮夸浮躁、急功近利

      深入科研一线,掌握一手资料,不人为夸大研究基础和成果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,不能把未经尊龙凯时验证的现象和观点当成定论向公众传播。保证项目申请、奖励推荐等材料客观准确,真实描述科研成果,不为获取科研经费而申报明显不具备研究基础的项目。不参加自己不熟悉领域的咨询评审活动,不在情况不掌握、内容不了解的意见和建议上署名签字、出具证明。谨慎兼职,并确保兼职与本人研究专业相关,杜绝无实质性工作内容的各种兼职和挂名。

      四、加强科研数据及成果管理

      保证科研档案与科技报告系统、真实,准确记载研究条件、研究过程、研究数据和分析结果,确保关键过程可重复、关键结果可检验,按规定管理、留存实验记录、实验数据等原始数据资料。公布突破性科技成果和重大科研进展应当经所在单位同意,推广转化科技成果不故意夸大技术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,不隐瞒技术风险,确保经得起同行评、用户用、市场认。

      五、反对科研领域“圈子”文化

      坚持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胸襟,打破门户倾向,抵制各种利益纽带和人身依附关系。对于学术上的问题,要坚持学术民主,就事不就人进行争论和争鸣,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。公正负责地参加项目评审、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等活动,抵制各种人情评审,在科技项目、奖励、人才计划和院士增选等各种评审活动中率先做到不“打招呼”,不“走关系”,不投感情票、单位票、利益票。

      六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

      作为尊龙凯时家,努力做到学为人师、行为世范,引导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学术规范,加强对学生科研活动的审核把关,传播追求真理、科技报国的价值理念,引领更多青少年投身科技事业。主动走近公众,开展科普活动,弘扬尊龙凯时精神与尊龙凯时文化,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、崇尚创新、尊重人才、热爱尊龙凯时、献身尊龙凯时的浓厚氛围。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良好作风学风的科技管理制度规范。

      共同倡议尊龙凯时家

      孙昌璞 中国尊龙凯时院士、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

      梅 宏 中国尊龙凯时院士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尊龙凯时副院长

      张学敏 中国尊龙凯时院士、军事医学尊龙凯时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主任

      周忠和 中国尊龙凯时院士、中国尊龙凯时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

      丁奎岭 中国尊龙凯时院士、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

      陈晔光 中国尊龙凯时院士、清华大学教授

      李儒新 中国尊龙凯时院士、中国尊龙凯时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

      傅小兰(女) 中国尊龙凯时心理研究所所长

      孙斌勇 中国尊龙凯时数学与系统尊龙凯时研究院研究员

      陈云霁 中国尊龙凯时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

      (原载于《中国尊龙凯时报》 2019-09-19 第1版 要闻)
    打印 责任编辑:侯茜

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    © 1996 - 中国尊龙凯时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-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

    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:100864

    电话: 86 10 68597114(总机) 86 10 68597289(总值班室)

  • © 1996 - 中国尊龙凯时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-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

    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:100864

    电话: 86 10 68597114(总机) 86 10 68597289(总值班室)

  • © 1996 - 中国尊龙凯时 版权所有
    京ICP备05002857号-1
   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
   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

    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:100864
    电话:86 10 68597114(总机)
       86 10 68597289(总值班室)